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司马迁评价樊哙的特点

在影视剧中,樊哙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无所畏惧、勇敢的武士形象。他忠诚而威猛,是刘邦最信赖的将领之一。在《史记》中,司马迁也对樊哙给予了高度评价,他说如果没有樊哙的帮助,刘邦的伟业几乎无法完成。这是指在鸿门宴上,樊哙通过聪明才智成功营救出了刘邦。正是因为这件事,后世对樊哙的看法不仅仅认为他忠勇,还认为他足智多谋。如果只从外表看,也许很难看出这一点。关于樊哙的故事,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。

樊哙在司马迁的评价中被认为是一个有才华和勇气的人。

鸿门立功

刘邦的酒肉朋友樊哙,因为他喜欢狗,成为了刘邦的亲近的朋友。当时刘邦是一名亭长,他押送囚犯去骊山的途中,由于囚犯逃跑过多,他索性都放了他们跑了,而自己带着十余名忠诚的隐士隐居在沼泽地里。樊哙作为刘邦的粉丝,坚决决定与他一起隐居。

陈胜起义之后,反对秦朝的武装势力愈演愈烈。刘邦顺应,发动了对沛县的攻击。樊哙支持刘邦“攻占沛县”,并在刘邦成为沛公后,成为他的随从副官。从此,樊哙对刘邦忠心耿耿,一同南征北战,为他生死相随,多次立下战功,一直前进到秦朝的都城咸阳。

刘邦成功占领了咸阳入关,就好像一个穷困的人闯进了一个充满宝贝的宫殿,被秦宫的豪华装饰和美丽的后宫女子所吸引,渴望留在这里住下来。樊哙看出刘邦只是像虫子一样爬上了鞭梢,只知道追求短暂的富贵荣华,却不知道死在眼前的危险。他极力劝告刘邦不能沉迷于眼前的富贵享受,要立刻迁离秦宫。然而刘邦置之不理,每天忙于享受美食和娱乐。樊哙感到非常着急,经过与智囊张良的沟通,才使刘邦最终明白了他必须封存秦朝的财宝和库存,立即回到霸上与军队汇合,才能取得上的主动权,使项羽失去攻击刘邦的借口。

正所谓,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困难,项羽连续取得胜利,最终抵达了函谷关。然而,当得知刘邦已经攻占了咸阳,并派兵守护函谷关时,项羽非常愤怒。他派遣了英布攻打函谷关,率领着四十万精兵驻扎在新丰鸿门,并计划在第二天进攻刘邦手中仅有十万兵力的军队。

经过项伯与张良精心策划的安排,刘邦在次日亲自率领骑兵连前往见项羽。刘邦低头谦卑、屈膝恳求,一脸无辜的表情,多次强调自己入关之后,“毫不敢有任何越界行为,只依靠官员和民众的支持,封存国家的财富,等待将军的到来。所以派遣守关的将军,是为了防备他人的窃取和意外情况。日夜等待将军的到来,怎敢反抗呢!”这个扮猪吃老虎的计策果然奏效,项羽没有任何戒备之心,举办了宴会款待刘邦。

范增看到情况不妙,光着膀子上前,召唤项庄进来表演舞剑,等待时机刺杀刘邦。被刘邦收买的项伯看破了计谋,拔剑起舞保护刘邦。张良趁机溜出帐篷,召来樊哙救援。樊哙闯进帐篷后几乎重复刘邦的话:“现在沛公已经攻破秦国进入咸阳,每一个毛孔都不敢有丝毫犯规,关闭宫门,回师霸上,等待大王的到来。因此派遣将士守卫关口,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入侵和异常情况!”这句话足以证明,刘邦一方虽然还比较弱小,但早就实现了众志成城,统一目标;而项羽一方虽然强大,却各怀心思分崩离析。所以,鸿门宴一直被看作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。

鸿门宴结束后的第二天,项羽进入屠咸阳,立刘邦为汉王。汉王赐予哙爵位,封他为列侯,称为临武侯。后来又提升为郎中,随汉王进入汉中。

樊哙在刘邦领导下,积极参与了“还定三秦”行动,打败楚军,多次表现出色,在兴汉灭楚战役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还跟随高祖一起打败了项籍,在此次战役中付出了很多辛劳和努力。项籍死后,刘邦称帝,樊哙因为在战斗中坚守有功,受到了八百户的封赏。

汉初建功

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后,由一个开国元勋升为刘邦的连襟,并受到姐夫的重用。他随后跟随刘邦平定了燕王臧荼和楚王韩信的叛乱,被封为“舞阳侯”,授予他列侯的爵位和诸侯剖符,子孙后代世世勿绝,且食邑在舞阳。此后,他一直陪伴刘邦,奋勇杀敌,参与了消灭韩王信、代王陈豨和燕王卢绾的战斗,在汉初的征服异姓王和斩灭反叛方面立下了杰出的功绩。

樊哙并没有骄傲自满,反而保持低调的生活态度。韩信被调离齐王地位并降为淮阴侯后,仍然过于自视甚高,不愿与臣下为伍。樊哙却对他保持一如既往的态度,当韩信上门拜访时,他谦卑地下跪接迎,称呼自己为臣子。韩信却自负地大笑出门:“没想到我韩信竟然会落到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的地步!”樊哙却装作没听见,送客出门,充分展现了待人宽容的风范。

在刘邦兴汉灭楚之后,一些姓王的人因不同原因nà跟随刘邦,他们先后心生叛心举兵谋反,这对大汉帝国的财力和物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。当黥布反叛时,刘邦因为心力交瘁,病重躺在床上,心情烦乱,下诏命令侍卫不准任何人入见。重臣周勃和灌婴虽然非常焦急,但是他们都不敢冒然要求见面。十几天后,樊哙无法忍受,率领大臣们“排闼直入”,闯入刘邦的寝宫。

刘邦躺在宦官的大腿上睡得流口水,樊哙泪如雨,劝谏道:“陛下,当年您率领臣子们在沛县起义,最终平定天下,多么威武英勇啊!如今天下已经安定,您为何如此疲惫不堪!您的病情如此严重,让群臣感到震惊和担心,担心失去您的领导核心。没想到您不召见群臣商议国家大事,只是与这个宦官亲密!陛下难道完全忘记了赵高和秦二世的事情?”听到这番话,刘邦产生了兴趣,他笑着起身,和群臣商议后,决定亲自率军征讨黥布。

刘邦在染病后成功了黥布的叛乱回到长安,但伤势复发,只能卧床不起。当接到燕王卢绾叛乱的报告时,刘邦精疲力竭,派遣樊哙担任燕国相国的职务,率领大军讨伐卢绾。

樊哙在《史记》中是一个备受赞赏的人物。司马迁看到樊哙在楚汉战争期间表现出的忠诚和坚定的决心,他对樊哙的评价非常高。樊哙为了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,不惜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财富,毅然投身于战争中。他出色地组织了军事行动,并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。司马迁认为樊哙是一个忠诚、勇敢和有能力的人,他对樊哙的贡献和战绩非常敬佩。

死里逃生

古人云:“伴君如伴虎”。樊哙原本是刘邦最亲近的连襟和重要臣子,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。可是,在刘邦病重的时候,吕后屡次越俎代庖干涉政务,还倚仗妹夫樊哙聪明勇敢、手握重兵,在朝廷中傲慢无礼地对待刘邦的爱妾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。因此,当樊哙率领军队出征时,有人恶意地提醒刘邦:“陛下,樊哙与吕后姐妹勾结,企图等您百年归天后,图谋不轨,将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等人全部杀害。陛下必须尽早防备!”

刘邦对樊哙的真实意图不明,“听闻大为愤怒”,大声责骂:“樊哙这个白眼狼,明明是看到我病重,居然期望我死!”他与陈平秘密商议后,派陈平在车里暗中携带大将周勃,前往樊哙军中传达诏令。命令陈平一到军营,就宣布由周勃接任帅印,立即处决樊哙。

陈平和周勃在路上商讨如何执行刘邦的命令,“陈平对吕后心生畏惧”,于是对周勃说:“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,也是连襟,如此地位崇高的皇室亲属,怎能随意对待?皇上是被别人的谗言所蒙蔽,才派我们出这个艰巨的任务。如果我们真的杀了樊哙,恐怕吕氏姐妹会怪责我们。按照我的看法,不如将樊哙抓起来,用囚车押送回长安,生死就由皇上决定吧!”

陈平抓捕了樊哙并带回京城后,高祖已经去世了,吕后释放了哙,让他恢复爵位和领地。

“樊哙在孝惠六年(前189年)逝世,被谥为武侯。”

汉惠帝登基后,由于性格温和,政权完全落入了母亲吕后的掌控之中。吕后性格强势,打压开国功臣,只顾谋取自己家族的利益,让吕家成为王族。吕媭是樊哙的已故妻子,被姐姐封为临光侯,然后借此威势凌驾于众臣之上。吕后去世后,周勃和陈平发动,带领忠于汉室的大臣们推翻了吕家的统治,并将吕媭及其与樊哙继承的舞阳侯爵位的嫡子一同处死。如果樊哙在阴间有灵魂,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呢!

樊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。在鸿门宴上,他独自进入了项羽的军帐,发誓要与刘邦同生共死,并劝告刘邦根据形势选择适时离开,展现了忠勇的形象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建国后,他不顾个人的安危,带领大臣们直接闯入刘邦的寝宫,说服他亲自率军平叛。他的正直和勇气令人钦佩。曾国藩称赞道:“哙在鸿门宴上遮住帷幕,拔剑献猪,提出夫霸上还军之请,病中劝谏,都展现了阳刚之气。”

樊哙去世时年已54岁,他死得正是时候。假如他还活着,必定会卷入支持刘邦或者支持吕后的漩涡之中。支持刘邦意味着要和吕氏家族划清界限,因为吕后残忍无情,樊哙的处境将危险多于安全;而支持吕后,就是对汉朝有愧,死后将无法面对先帝在黄泉之下。他不仅会失去一生所积累的名望,反而会留下千古不齿的恶名。因此,樊哙因祸得福,能够保住美名。

Similar Posts